淺嚐麻豆,深視TV
麻豆TV,共睹情慾
麻豆屋,modelwu.com

男同性戀科普,性取向如何被掰灣的? Gay 會遺傳嗎?

掰彎引起的好奇

掰彎,鋼鐵直男,直男,兄弟,同性戀,性取向,男同性戀,男同志,同性戀群體,LGBT,同性戀飲食,同性戀交友,男同性戀者,跨性別者,性向,性偏好

同事空蛇前段時間講了一件,他大學時候聽說的事。

說他們學校有個男的,是個鋼鐵直男,兩年以來一直跟一個室友玩的特別要好。

室友教他高等數學,帶他打吃雞遊戲,洗澡睡覺都在一起,吃飯學習均形影不離…。

然後突然有一天,那個室友跟他告白了!

說喜歡他,這兄弟就心想…反正我也沒有女朋友…要不嘗試一下?

反正也不吃虧呀,於是他就答應了! 後來在學校傳為一段佳話…。

那麼這件事情後續怎麼樣了呢? 他們發展如何? 婚後生活是否和諧?

空蛇也不清楚,而我對於這方面知識儲備是空白的…。

聽候我冒出很多疑問,像是同性戀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是純種的還是環境造成?

如果跟基因有關係,不能繁殖後代的同性戀基因,為什麼能逃離進化論世代相傳呢?

天生的性取向是異性的直男真的能被掰彎嗎?

同性戀的審美觀為什麼好像比普通人更好?

因此我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與研究,以上這些問題我們都會在本文得到初步的解答。

在看之前,我還是要特別強調一下,真實世界有千般模樣…唯有愛能貫穿始終…。

希望大家能帶著愛看完本篇文章~

雙胞胎,女同性戀,雙性戀,同性戀,性取向,同性戀群體,LGBT,同性戀交友,跨性別者,性向,性偏好,跨性別,雙性戀者,女朋友

同性戀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複雜的同性戀

首先如果我們認為同性戀是先天的,那造成的原因,頭號要懷疑的對象首先肯定是基因!

1991年的一篇雙胞胎論文,掀起了性取向和遺傳關聯性研究的熱潮。

簡單說這個實驗調查了一些有同卵雙胞胎兄弟的家庭,又調查了一些不具備血緣關係兄弟的家庭。

比如其中一個男還是收養的,調查完了他們發現,那些同卵雙胞胎兄弟們性取向相同的概率,

就是要比沒血緣關係兄弟性取向相同的概率要大! 

粗暴的解釋就是,雙胞胎兄弟要麼都是異性戀,要麼都是同性戀。

這個概率比你只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長大的兩個兄弟概率要大!

那這樣看的話,你要說性取向這件事和遺傳沒有關係,不能遺傳,確實不合理。那麼這個關係有多大呢?

2000年有篇針對美國雙胞胎性取向的大規模研究,認為男的會喜歡同性,遺傳力(遺傳度)估計直在0.28到0.65之間。

要是在研究水平有限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現受這麼大的影響,那很多人說同性戀都是天生的,又完全可以理解!

基因,同性戀基因,遺傳學,生物學,DNA,基因延續,遺傳,遺傳力,基因序列,基因位點,遺傳差異,性狀,基因控制,表觀遺傳,,突變基因,開關基因,控制性狀

基因

但是時代在進步,等到了2019年,一個大規模的研究橫空出世! —“藍星探索報告”

研究人員把近50萬人的基因序列分成兩組,一組人佔比5.6%,他們表示自己和同性發生過性行為。

而剩下的那一組人表示自己什麼都沒幹過。研究人員就把兩組基因,綜合起來做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看看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累死類活,最後找出5個不一樣的基因位點

這5個點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很尷尬,它們加在一起發現,能用它們解釋的性行為差異,不到1%。

這個大規模研究的主要作者,MIT的遺傳學家安德里亞就直說: “There is no gay gene!

藍星探索報告,社會性,優勝劣汰,生育能力,演化規律,遺傳學,生物學,性向,性偏好,醫學問題,自然現象,科學奧秘

藍星探索報告

就是沒有什麼同性戀基因!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並不是說同性戀和基因沒有關係!

而是指不存在一條能直接控制性取向的基因,這個東西受到非常非常多遺傳差異的累加影響。

因此單獨看每個基因都是沒啥用的! 這同時也說明一件事…如果我們現在妄想從基因入手去干預同性戀,

修改同性戀是完全不可能的! 同性戀和基因有關,但是又沒有同性戀基因,

這事讓沒有生物學基礎的人去理解確實有點門檻。事實上人類很多性狀並不是直接由基因控制,

這在遺傳學上稱為表觀遺傳控制性狀的因素除了基因以外,還會涉及到蛋白質的合成。

這就跟同性性行為的遺傳狀況很像,實際上人類任何一種行為,都受到複雜的基因網路調控!

都沒有哪一種基因能夠單獨控制某個行為,包跨性行為!

表觀遺傳,男性胎兒,遺傳,遺傳力,突變基因,基因控制,控制性狀,遺傳學

世界很簡單人類卻很複雜

人類畢竟不是果蠅呀! 果蠅就有個能在很大程度上調控性行為的突變基因fru

只要把這個基因敲入果蠅,在女果蠅上表達出相關蛋白,本來不求偶的女果蠅就會求偶。

讓這個基因在男果蠅體內失去活性,男果蠅就會擺爛,不搞了! 保持單身,神不神奇?

甚至男果蠅在沒有女果蠅的情況下,會互相搞,開始跑火車,用高雅一點的表達方式,

就是會有鏈式求偶的行為! 向fru這種集其強大的基因,我們叫他開關基因!

現在我們只知道這種東西的存在,但在人類身上有沒有? 只能說還沒有發現過。

記得2021年12月時 cell還發了篇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研究,

說新找到了兩個可能和中國男同性戀有關的基因位點,就只是發現了兩個新位點,

更多的信息也沒有,這方面的研究進展是非常緩慢的,所以結論出來了!

我們能不能說同性戀是先天決定的? 不行! 只能說跟遺傳有關系! 但沒有完全有關。

所以這篇文章我也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最新的研究進展,後續如果有新研究出爐,我會保持密切關注!

第一時間告知大家~

求偶,鏈式求偶,性行為,性行為差異,繁殖後代,生育能力,雙性戀,跨性別,性向,性偏好,開關基因,自然現象

鏈式求偶

哥哥現象! 男同性戀有更多哥哥!

表觀遺傳-懷孕的抗體蛋白影響

說完基因,有人可能會疑惑,”哎!那同性戀遺傳這件事會不會跟表觀遺傳一樣?”

還跟蛋白質之類的東西有關呢? 事實上還真有關系! 比如很早之前人們就發現了一種神奇的哥哥現象!

就是平均而言,男同性戀擁有比異性戀更多的哥哥! 對於這個現象,免疫學上有一種解釋!

是說部分媽媽在懷孕時,體內會產生某種蛋白質抗體。這種抗體對男性胎兒的大腦發育有影響,

而且隨著媽媽每一次懷男寶寶,這種影響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發生,並最終改變男寶寶的腦結構,

讓這個男寶寶變成同性戀! 於是針對這個解釋,2017年加拿大有個團隊找了很多媽媽,專門去做測試驗證。

在調查研究中,被認為是造成同性戀的蛋白質抗體,在媽媽體內的濃度越高,只要媽媽先生了第一個男孩,

之後又生了第二個男孩,而第二個男孩是同性戀的機率會提高。數據研究最中得到,女性該蛋白抗體水平明顯高於男性,

而同時那些男同性戀的母親,尤其是生了多個男孩的母親,蛋白抗體明顯比別人高!

結論是,女人對於這種蛋白的免疫學反映,跟男性後代的性取向是有關系的。

懷孕,繁衍後代,女朋友,繁殖後代,母體免疫機制,男性胎兒,壓力,基因延續

兄弟出生順序理論-抗體蛋白怎麼來的?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問,這個蛋白抗體哪裡來的? 是媽媽身體問題嗎?

答案是,男人自己搞的! 男性胎兒在發育過程中會召喚出這種蛋白,

於是這種蛋白就會刺激母體,去產生抗體保護男胎,這就是傳說中的母體免疫機制!

本來這是件好事,但是代價呢? 代價就是這種抗體會反過來影響男胎的腦部發育。

那大家想,媽媽第一次懷男孩就會產生這種抗體,再懷男孩時又被激活!

男寶寶越多,免疫反應搞出來的抗體也越多。越是後面懷上的男孩,

大腦受到這種抗體攻擊的影響就越大,而這就是哥哥效應!

有哥哥的男人更容易成為同性戀…。

而這套理論,也就是學界流傳比較廣的兄弟出生順序理論。

聽說這也是目前解釋男同志最可信的一個理論!

兄弟出生順序理論,男性胎兒,大腦發育,母體免疫機制,性狀,控制性狀,蛋白質,突變基因,免疫學,抗體,蛋白質抗體,抗體蛋白,遺傳學,生物學

母體免疫抗體蛋白研究數據

社會性影響-我有哥哥但不我不是同性戀?

不過這個理論在中國並不成立! 為啥呢?

這涉及到影響同性性行為的第三因素-社會性!

舉個例子,我查到2014年西南大學的徐演和鄭勇所做過的一次關於性取向和中國兄弟姊妹出生順序的調查。

發現男同性戀的姊姊明顯過多,且普遍沒有哥哥! 哎為什麼這個哥哥效應在中國失效了呢?

研究者推測是因為中國很多父母想要男孩,而如果生了兩個女兒之後,終於生到一個男孩,他們後面就不會接著生了!

從而影響到哥哥效應起作用,所以當我們討論影響性行為的因素時,不僅要討論基因,還要討論蛋白,甚至必須討論社會性!

重男輕女,社會性,繁衍後代,性別歧視,同性戀,異性戀

重男輕女

不能繁殖後代的基因,為什麼還會存在?

接下來,來回答文章前面那個問題~如果一種,或者說一系列基因,它竟然會起到讓動物不能繁衍後代的作用! 那它們是怎麼延續至今的?

為什麼會在1500多種動物中都發現同性戀現象呢? 它為什麼會廣泛存在呢? 如果從優勝劣汰這個角度一想到底,

好像唯一的解釋只能是~它們有用! 我在一篇澳洲在去年年底的研究中看到一個關鍵詞! “抵銷力量

作者用疊buff和疊debuff的原理去解釋基因延續問題,具體則給出了兩種假說。

基因,演化規律,藍星探索報告,進化論,優勝劣汰,存在即合理,遺傳學,生物學

優勝劣汰

第一種假說-男性身上攜帶的同性戀基因

你是一個直男,但你身上也可能會有同性戀相關基因,這個時候恭喜你!

這些基因會給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可能是讓你更帥、更健壯或者是更具有共情力之類的

從而幫助你找到更多異性,有機會生更多孩子,來去抵銷掉那些不生孩子的同性戀,最後實現把同性戀基因傳遞下去的目的。

作者分析了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基因組,發現攜帶部分同性戀基因的異性戀,確實可能有交配優勢,支撐了這種假說!

但具體基因是怎麼讓你找到更多女朋友的? 還沒有答案,大家別多想…。

肌肉發達,體脂,肌肉男,健美身材,外在形象,外貌焦慮,容貌焦慮,同性戀,性取向,男同性戀,男同志,同性戀群體,LGBT

更帥、更健壯

第二種假說-女性身上攜帶的同性戀基因

女人身上攜帶的同性戀相關基因,會讓女性增強生育能力,通過讓女人多生孩子來傳遞自己!

說人話就是,你是男同志並攜帶同性戀基因,你生不了孩子…你有個親妹妹,她是異性戀,

但她也有相關基因,這些基因會增強她的生育能力,讓她多生! 那你生不生孩子對基因來說就無所謂了。

通過這種方式,這些基因在女性身上代代相傳…那確實也符合演化規律。

可能有些人會說: “哎! 我看我身邊同性戀朋友的家庭,怎麼沒有父母特別能生的情況呀?”

恩…這我只能說21世紀的避孕技術太強大太發達了! 跟自然情況下的生孩子已經完全是兩碼事了。

這裡提一個例子親緣選擇理論裡的gay uncle假說~

避孕,避孕技術,保險套,生育能力

保險套

親緣選擇理論gay uncle假說

這是用來解釋同性戀的假說,假說提到男同性戀很願意在自己的姪子姪女身上花錢花精力!

幫助他們茁壯成長,這樣自己雖然不能生孩子,但基因仍然可以在種族中延續下去。

這跟親緣選擇理論裡的工蟻自願放棄生殖,專心輔慾弟弟妹妹很像,說明這條路也是行的通的。

不過這裡注意上面提的目前都是假說! 基因到底怎麼做到的誰也不清楚,但存在即合理!

繁衍後代,生育能力,演化規律,存在即合理,生物學,自然現象

同性戀的時尚審美觀由來~

最後在和大家探討一個現象~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自認為很正經的同事義明問了:”為什麼同性戀男生審美都那麼好?

穿衣有品味,身材有型~遠超男性平均水平! 我自己也這樣認為,所以我也非常好奇,因此查了一下資料。

發現這種現象引起了很多學者關注,相關研究還真不少! 2002年有篇美國關於同性戀飲食的研究寫到,

男性同性戀群體更喜歡肌肉發達; 體脂偏低的年輕男孩!

2017年中國一個採訪調查,作者發現同性戀群體普遍崇尚肌肉男,絡腮鬍…空蛇說他也一樣…。

哎~和很多人認為男同志都很娘的印象有很大出入啊~那為什麼會導致這種偏好呢?

我搜到一篇論文,它用少數群體壓力模型來解釋這個問題,裡面寫到,

同性戀群體會像其他少數群體一樣,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比如大家普遍覺得,

男同志應該是白淨瘦弱的,偏女性化的,這些社會認知會給男同性戀在成長過程中,

帶來無法消解的壓力! 在這種壓力下,他們就會盡可能去鍛鍊出健美的身材,

營造高大陽光的外在形象,以此抵抗社會偏見。

健美身材,外在形象,外貌焦慮,容貌焦慮,體脂,肌肉男,審美觀,同性戀,性取向,男同性戀,男同志,同性戀群體,LGBT,

在此基礎之上,男同性戀群體會比普通人更苛刻的審視自己的外在形象!

他們也更關注網路媒體上大家喜歡的男性長什麼樣子,和自己進行對比。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這不就是外貌焦慮嗎? 誰沒有?

關鍵在於,多項研究表明,男同性戀對自己身體形象的不滿要顯著高於異性戀者!

這個不滿不是自身性格驅動,而是社會壓力的一種脅迫! 或許我們也可以用這些理論,

去解釋同性戀群體的高消費,之前有個同性戀交友網站,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研究室,

在2015年發布了<中國LGBT消費調查報告>,發現那時候中國的LGBT市場規模竟然已高達3000億美元!

僅次於歐洲和美國。報告裡還說,同性戀的護膚品、服裝、整容消費,都要比異性戀要高!

所以-社會壓力+容貌焦慮+高消費,這些因素中合再一起,最後我們才能看到穿衣有品,身材有形的他們。

我不知道啊,也許會認為他們就都因該是這種形象,這本身也是一種刻板印象吧!

會加重他們的壓力,也是不對的…。

高消費,護膚品,整容消費,消費調查

結語-性偏好是自然現象

最後我想以曾經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領域研究過同性取向的生物專家,绕毅教教授的話來做總結,

從生物學上來說,異性戀與同性戀是一個事情的兩面,不存在相互獨立的理解。

理解同性戀是理解異性戀所必須,同性戀的原理也是異性戀的原理,他們不過是對同一個原理的兩種說法。

比如,觀察到某個分子的缺乏導致同性戀,也就發現這個分子的工作參與異性戀。

性向或性偏好不是醫學問題,而是一個自然現象,研究它們的目的並非改變,更不是為了治療!

而是探討其中的科學奧秘。

如果要讓我自己說一句話來結尾,我想說,看來不同性取向和性偏好人群之間的生物學差異,並沒有那麼大!

有時候後天的社會因素反而會放大這些差異,影響我們的判斷。而我們做為普通人得清楚! 有些矛盾,

它既不是首要矛盾,也不是重要矛盾,不需要你為之鬥爭…。

性別平等,性別歧視,社會壓力,少數群體,社會偏見,壓力

性別平等

專有詞簡介

遺傳力

遺傳度,又稱遺傳力,是育種學和遺傳學使用的一種統計量,用來估計某一性狀在群體中有多大比例的變異是遺傳因素決定的,測得變異也因環境因素效應變化。根據是否是受到成長家庭影響,人類的環境因素常分為「共享環境因素」和「非共享環境因素」。 遺傳度通過對群體中遺傳相關個體的表現型變異進行估計。

表觀遺傳

表觀遺傳學又譯表徵遺傳學、表遺傳學,屬於生物學和遺傳學的分支學科,其研究範疇為:在「非DNA序列變化」情況下,遺傳信息通過某些機制或途徑,發生可保存並傳遞給子代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型之改變;而上述現象即為表觀遺傳。

親緣選擇理論

親屬選擇(英語:Kin selection)是演化生物學的研究之一,也是社會演化學上的基礎理論。 指生物族群的基因頻率在不同世代之間的一種變化形式。 而這種變化,至少是源自一些在血緣上親近的個體之間的互動。 更進一步,則是個體對於其他族群成員的行為,以及對於族群之外生物的行為等等。

LGBT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

讚(0)
轉載引用:麻豆TV » 男同性戀科普,性取向如何被掰灣的? Gay 會遺傳嗎?

評論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